我国医药产品大部分不能以“药物制剂”销往欧、美、日等主流市场,只能以原料药、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等方式出口。“这凸现出我国医药品种结构存在一定问题,产品技术含量低,经济附加值低,在国际竞争中受到制约。”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认为,我国医药产品结构有两个方面亟待改变:从生产品种来说,主要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寥寥;从出口品种来说,主要以原料药为主,制剂寥寥。“这两种状况都必须加以改变。”于明德强调。中药在国内市场上的权重也是产品转型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要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制药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近年来,我国制药行业对效益、产值、质量、环保、产业结构调整一直都很重视,但效果却有待改进和**。”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沈贤姬表示,医药经济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在增量的同时,注重**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以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
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潘广成介绍,去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0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18%。其中,化学制药工业总产值达到4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0%。化学原料药产量94.2万吨,出口比重超过1/2,占全球化学原料药贸易的1/4。“我国已成为世界化学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制剂方面,能生产24大类,50多个剂型,3500多个品种,临床所需用药基本都能生产供应。”潘广成表示,当前,我国制药行业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弱,仿制药品多,原创药品少,低水平重复严重,能源消耗大,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国际竞争力不强等诸多问题。“为促进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制药业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确保药品的**、**,**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2月我国医药产品出口总额达55亿元人民币,增速为32.9%。其中,中药出口金额为2.8亿元,增速为45.45%;西药出口金额为34.7亿元,增速达36.5%;医疗器械出口17.8亿元,增速达24.8%。“从医药产品出口变化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初显,受出口退税等支持政策影响,中成药、化学制剂、生化药物等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增速较快,分别为37.6%、41.8%、53.9%。”中国医保商会副会长刘张林说,虽然增长很快,但高技术含量产品在出口医药产品中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制剂仅占出口总额的3.9%,生化药物占5.2%,而中成药还不到1%,仅为0.68%,这说明我国高附加值医药产品出口增长空间仍然很大。”
潘广成说,应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新产品和新技术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创新体系。在化学原料药方面,以工艺技术二次创新为手段,重点开发和推广酶法生物转化、手性技术、结晶技术以及三废处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高效节能环保等一批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巩固和提升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国际竞争优势。在药物制剂方面,应用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将现有的药物片剂、注射剂和胶囊等传统剂型开发成控缓释制剂或靶向制剂等,**药物制剂产品的技术水平,争取在国际药物制剂市场上实现新突破。
陈凯先院士认为,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产品转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根本方法就是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一方面要加强创新品种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新制剂的研究。 ”陈凯先说,一种药物的**性、疗效价值不单单取决于其化学结构,同样取决于制剂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制剂水平不高是某些国产药物疗效还比不上同类进口药的原因之一。
作为药物化学家,陈凯先院士强调,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一些治疗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加强中药创新研究,把传统中药打造成符合现代化、国际化要求的治疗产品极其重要。他表示,目前全球生物医药发展势头**,中国制药业应该迎头赶上。“在美国FDA近几年审批的新药中,生物医药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应在基因工程、基因治疗、抗体药物方面**发展,尽快做到与国际同步发展。”至于化学制药领域,“要跟踪国际药物研究新理论的发展,及时调整新药研发思路,以进一步与国际前沿科学技术接轨。”陈凯先说,上世纪90年代,在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基础上,药物研发建立了体外的、分子水平的高通量筛选系统及药物早期评价系统,虽然也发现了一些新药,但与人们的预期尚有差距。如今,研发人员开始探索网络药理学、系统生物学等新药发现和研发的新策略、新技术,以及加强活性化合物与候选药物“早期发现,早期淘汰”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期更快捷、更高效地进行药物研发。
在产品转型过程中,企业既是参与主体,同时也是受益者。该双重身份决定了企业在产品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地位及态度。
潘广成说:“新医改的重点之一就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药行业产品结构调整也应侧重于**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企业要确保高质量,严格按GMP组织生产,并率先达到新版GMP;还要按需组织好基本药物生产,做到稳定生产,足量供应,不紧缺,不断档;同时加强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节能降耗,**成本,确保为城乡居民提供**、**、方便、价格合理的基本药物。”
陈凯先认为,建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研发体系是推动产品转型最关键的一条。据他透露,“十二五”期间重大专项中将加强企业创新基地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联盟,二是大力发展医药园区建设,更多关注中小型创新企业。
实际上,一些比较有远见的企业在产品转型方面早已开始行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神威药业就进行了产品战略转型,从西药转产现代中药,引入软胶囊、注射液、颗粒剂等先进剂型,使中药旧貌换新颜,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国内**的现代中药注射液、软胶囊、颗粒剂生产企业。无独有偶,作为国内**的抗生素生产企业,华北制药集团借助重组的力量,正致力于改变“青霉素独大”的局面,由原料药向制剂、生物制药的战略转型。
“相对于资金、技术、人才、产品来说,影响制药行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还是政策。”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原国家经贸委医药司司长于明德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从单纯追求GDP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环保、节能和民生。在这一过程中,制药业责无旁贷亦大有可为。“我国要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转变,制药行业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免责声明:
1、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版权若有侵犯,请在发表之日起30天内联系本网(致电我们或发邮件:80068959@qq.com),我们将在**时间内删除。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