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鱼出血病 1、病因该病主要由水生呼肠孤病毒引起。2、流行情况本病的高发期为每年6-9 月份,主要危害2.5~15.0 cm 草鱼种和1 龄青鱼,水温在27 ℃以上较为流行。3、主要症状病鱼各器官和组织有不同程度充血、出血现象,口腔上下颌、头顶部[详情]
一、小瓜虫流行情况及危害小瓜虫是危害淡水鱼类较为严重的一种寄生虫,主要发生在初冬、早春,水体温度频繁变化时候和不流动水、高密度养殖鱼类较为严重。虫体的繁殖适宜温度15-25℃,小瓜虫主要寄生在鱼类的体表、鳍条和鳃,被感染鱼死亡率高达90%以上。近年来[详情]
1 诊断1.1 目检 病鱼体表、鳍条、鳃上均发现有0.5~1mm的白色小点状突起,个别重度病鱼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点,全身体表如同覆盖着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消瘦,多漂浮于水面不游动或缓慢游动。因鳃组织被破坏,病鱼经常呈浮头状漂浮[详情]
1-2月份是各地省低温季节,寒潮频袭,甚至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水霉病、小瓜虫病等低温期易发的病害发生风险增大,发病率可能大幅上升,在局部地区甚至有流行和暴发的可能,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此外鱼类烂鳃病、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车轮虫、指环虫、对虾的桃拉[详情]
1.病原:小瓜虫。 2.症状:①小瓜虫寄生处形成l毫米以下的小白点。②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布满小白点,分泌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最后病鱼呼吸困难而死。 3.流行情况:小瓜虫寄生在淡水鱼,繁殖适温为15~25℃。对鱼的种类及年龄均无严格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