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内,若发现增生性肠炎病猪,要及时隔离出来。在类症鉴别后,对准其病原对症治疗。其次,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提高猪体的抵抗力。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对空猪舍栏彻底冲洗和消毒。
一、了解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
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是什么?
PPE病原为专性细胞内寄生的胞内劳森菌,细菌多呈弯曲形、逗点形、S形或直的杆菌,大小为1.25-1.75μm*0.25-0.34μm,具有波状的3层膜外壁,无鞭毛,无菌毛,革兰氏染色阴性,抗酸染色阳性,能被银染法着色。细菌在5-15℃环境中至少能存活1-2周,细菌培养物对季铵消毒剂和含碘消毒剂敏感。在感染动物中,细菌主要存在于肠上皮细胞的胞质内,也可见于粪便中。
二、猪增生性肠炎的类症鉴别
PPE应主要与猪痢疾(SD)、肠出血性综合征(HBS)、猪肠道密螺旋体病(PIS)以及猪沙门氏菌性肠炎等相区别。
1.猪痢疾(SD):主要症状是排黏性血痢,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以7~12周龄仔猪多发。病理变化集中于大肠,可见大肠黏液性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取急性病猪新鲜病样镜检可见大量的弯曲状的密螺旋体。
2.猪沙门氏菌性肠炎:临床症状为顽固性腹泻,多发于3月龄左右仔猪,发热,粪便灰白或黄绿色,恶臭。病变集中于盲肠和结肠,肠黏膜肥厚,有灰绿色溃疡病变,肝有点状灰黄色坏死灶。
3.肠出血性综合征(HBS):典型临床症状为生长发育良好的猪只突然死亡,尸体苍白或鼓胀,小肠菲薄和充满血液,或肠扭转,胃内充满食物。无肠壁肥厚和增生病变。
4.猪肠道密螺旋体病(PIS):此病国内少见报道。病原为结肠菌毛样螺旋体,是断奶仔猪结肠炎的主要病原。临床症状为黏液性腹泻,重症病例伴有黏膜碎片或血块。病变只限于盲肠和结肠,肠黏膜增厚,有溃疡病变。结肠黏膜抹片,革兰氏染色,在相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的螺旋体。
三、及时处理增生性肠炎病猪
1、将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选出,隔离治疗。
2、可交替使用2.5%恩诺沙星注射液和2%环丙沙星注射液,按说明书的剂量于患猪后海穴(肛门之上,尾根之下,中央凹陷处)注射,每天2次,连续3~4天;
3、同时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泰乐菌素和阿莫西林粉,连用5~7天,不但能治愈本病,而且对可能继发感染的某些细菌性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 514193.COM 兽药招商网 豫ICP备 08004691 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