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蹄病属于急性传染病中的一种,如果没有及时采取适当的控制,能够导致羊群全部被感染,甚至能够使正处于发阶段的羔羊也受到感染。该病通常在每年的7~8月份即高温且多雨的季节发生,阴雨天气更容易发生。
羊腐蹄病的症状有哪些?
1、病初轻度跛行,多为一肢患病。随着疾病的发展,跛行变为严重。如果两前肢患病,病羊往往爬行;后肢患病时,常见病肢伸到腹下。进行蹄部检查时,初期见蹄间隙、蹄匣和蹄冠红肿、发热,有疼痛反应,以后溃烂,挤压时有恶臭的脓液流出。更严重的病例,引起蹄部深层组织坏死,蹄匣脱落,病羊常跪下采食。
2、有时在绵羊羔引起环死性口炎,可见鼻、唇、舌、口腔甚至眼部发生结节、水泡,以后变成棕色痂块。有时由于脐带消毒不严,可以发生坏死性脐炎。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引起肝炎或阴唇炎。
3、病程比较缓慢,多数病羊跛行达数十天甚至数月。由于影响采食,病羊逐渐变为消瘦。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因为继发感染而造成死亡。
羊腐蹄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饲养管理。羊只饲喂的草料中具有不平衡的钙、磷比例,造成角质蹄疏松,从而导致蹄部发生变形;圈舍和运动场地面过于泥泞,且没有及时进行清理,在低洼沼泽进行放牧,导致蹄部经常浸泡在粪尿或泥浆中,从而引起局部组织发生软化而容易被病菌感染;蹄部和蹄间软组织被枯草杆、石子、铁钉、玻璃碴等异物刺伤而引发该病。
2、细菌感染。坏死梭杆菌和节瘤拟杆菌是该病主要的感染病菌,尤其是羊在饲养管理不当的情况下,导致其蹄部抵抗力明显降低,从而非常容易感染坏死杆菌。
3、引发腐蹄病的原发性病原菌是节瘤拟杆菌,尽管引起炎性损害的作用很小,但能够产生活性非常强的蛋白酶,具有消化角质的作用,从而导致蹄部表面以及基层发生损伤,并在坏死梭杆菌等细菌的协同作用下,使蹄部损伤明显加重。
4、节瘤拟杆菌只能够寄生在羊只蹄部,离开宿主后无法在自然界中长期存活。羊患有腐蹄病经过治疗痊愈后,尽管基本上不会遗留损害,但该菌依旧能够保持数月具有活力,这也是腐蹄病难以被消灭的一个主要原因。
羊腐蹄病如何诊断?
1、初步诊断: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发生部位、坏死组织的恶臭味)和流行特点,即可做出诊断。
2、实验室确诊:在初发病地区,为了进行确诊,可由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用消毒小匙刮取材料,制成涂片,用复红一美蓝染色法染色,进行镜检。
坏死杆菌在镜下呈蔷薇色,为着色不均匀的丝状体。
如无镜检条件,可将病料放在试管内,保存在25%-30%的甘油生理盐水中,送往实验室检查。
@ 514193.COM 兽药招商网 豫ICP备 08004691 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