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恶性卡他热是牛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眼、口、鼻黏膜剧烈发炎,角膜混浊,并伴有脑炎症状为特征,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死亡率极高。平时应熟悉掌握其发病症状和病原特性,以做到早发现早控制。
牛恶性卡他热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可分为最急性型、头眼型、肠型及皮肤型四种。其中,头眼型较为常见,且混合发生。其他型的单独发生少见。
①头眼型:病初,体温高达40度以上,呈稽留热,直到死亡前下降。在发热后的第2-3天起,口腔粘膜充血及排出泡沫样的唾液。在唇角、齿龈上出现许多灰白色小丘疹,以后逐渐糜烂,形成一个个边缘呈锯齿状,与坏死皮层相结合,上面覆盖着黄色假膜的黄黑色溃疡面。此溃疡面有时也可出现在舌及硬颚。当这种表面坏死和形成溃疡的炎症过程扩展到唇部和鼻部皮肤时,鼻粘膜发炎、充血、肿胀,出现溃疡出血面。开始流出卡他性鼻液,以后逐渐变为脓性、纤维素性,并带有血液和坏死组织的恶臭鼻液。鼻镜表皮坏死,发生糜烂,形成大片坏死、干痴。临床上出现呼吸困难。当炎症延展至额窦、鼻窦及角窦时,两角根发热、松动,甚至脱落。在上述症状出现的同时,双眼先出现羞明、流泪。眼睑肿胀,甚至外翻。结膜发生浸润,呈红色。以后出现虹膜炎及实质性角膜炎。不久,角膜发生浑浊,一般以角膜边缘开始,逐渐向中央蔓延,先呈环状,数天后变得全部浑浊、不透明。严重时,表面形成溃疡,甚至引起角膜穿孔,两眼有脓性及纤维素性分泌物。全身症状特别严重。病牛消瘦,被毛逆立。精神高度沉郁,垂头呆立。全身肌肉震颤,食欲及反刍停止。呼吸困难,心跳快速,有时发生疼痛性阵咳。严重时,卧地难起,磨牙。强迫起立时,步态不稳,身体摇晃,易摔倒。病初便秘,以后出现剧烈下痢,大便中伴有血液及脱落的肠粘膜上皮,有疝痛状。妊娠牛常发生流产。有时伴发肾炎及膀胱炎,排尿频繁,但尿液排出困难,并有疼痛感。尿呈酸性,往往含有血液、尿圆柱、肾上皮及蛋白质。严重病例,皮肤(四肢内侧)出现紫红色出血斑,体表淋巴结肿胀,白细胞减少,嗜中性白细胞明显左移。个别病例,呈现兴奋不安,高声哞叫,磨牙,向前或向其他物体冲撞,类似狂犬病的症状。也可能呈现癫痛样痉挛性发作,眼球发生特异的上翻状态。病程一般为5-14天,有时可延长到3-4周。部分牛可变为慢性,拖延至几个月,但最终由于极度消瘦而衰竭死亡。极个别牛可以康复。本病的新发生区死亡率很高,常发区则死亡率很低。
②最急性型:一般病牛在发病后1-2天内急性死亡。不表现头眼型的特征性症状,仅为高热不退,眼结膜潮红,呼吸困难。个别出现急性胃肠炎。
③肠型:高热,呈稽留热。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症状为主。死亡率高。
④皮肤型:头眼型的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丘疹、庖疹和龟裂、坏死等变化。
牛恶性卡他热的剖检症状有哪些?
本病病理组织学上的特征主要是口腔、鼻腔粘膜复层鳞状上皮的变性和坏死。在脑、肾和肝脏表现为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增生浸润。
牛恶性卡他热的病原是什么?
该病病原体为疱疹病毒科的牛疱疹病毒3型。
该病毒的特征还不太清楚,在体外只能存活很短的时间,不耐冰冻,常用消毒药均能将其杀灭。
在自然条件下,只有牛(包括黄牛、水牛和奶牛)发病。
无性别、年龄、品种的差别,但以4岁以下的青、幼年牛较易感染。
全年均能发病,但以冬季、早春和秋季发病较多。
气候突变和饲养管理不善可诱发本病,一般呈散发性,有时呈地方性流行。
传染途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多数人认为直接接触并不感染,呼吸道、吸血昆虫也有一定传播作用。
@ 514193.COM 兽药招商网 豫ICP备 08004691 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