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蛋鸡疲劳症主要发生于产蛋母鸡, 尤其是产蛋后期母鸡,产蛋率越高,发病的可能性越大,发病率在1~10%之间。但不同品系母鸡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别。生产率高,饲料利用率高的幼母鸡亦常发生。发现患鸡,要及时治疗以将损失降到最低。
笼养蛋鸡疲劳症的治疗方法
对腿部与脚部没有严重畸形或伤残的鸡,可集中平养。
在确保饮水和饲料供给充足的同时使用钙片进行治疗,每日2片,连用3~5天,4~7天即可恢复健康。
对症状严重的病鸡,直接改为地面平养。
同时调整日粮,在每吨饲料中添加4袋维生素AD粉(每袋500g),10kg骨粉,4瓶人用复合维生素B片(每瓶1000片),4袋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每袋500g),并供给含有0.1%维生素C的饮水,连续使用3~5天。
对少数病情严重的病鸡,可肌肉注射1500IU维生素D/kg体重,每天2次,连用3~4天。也可肌肉注射2mL维丁胶性钙注射液。
给血钙水平较低的鸡群,添加维生素D2000IU/kg饲料,再添加2%~3%的粗颗粒碳酸钙和0.2%~0.5%的鱼肝油,持续2~3周,使血钙恢复正常水平。
使用益生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预防肠炎和输卵管炎,保护其正常功能,增加其收缩能力。
笼养蛋鸡疲劳症有什么流行特点?
1.在炎热的夏季多发,尤其在天气突然变热时更易发生。在温度较高的6~9月份蛋鸡容易发生该病,一般随温度的上升,发病率升高,尤其以突然升温时更易发病,甚至引起周边鸡场同时发病。
2.青年产蛋鸡多发。鸡群产蛋率达到40%~70%时容易发病,且死亡数量最多,产蛋高峰过后基本不再发生。
3.夜间22时至凌晨2时多发。病鸡常在夜间突然死亡,且在当天22时到第二天凌晨2时这一区间容易发病,死亡鸡往往泄殖腔突出,以肥胖鸡居多。
笼养蛋鸡疲劳症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合理搭配日粮。对育成青年母鸡.在将近性成熟时.应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同时应考虑到对钙、磷的补充,保证日粮中骨粉的数量和质量, 为产蛋储备足够的钙、磷。在开产前2~4周饲喂含钙2~3% 的专用预开产饲料, 或产蛋率达1% 时,及时换用产蛋鸡饲料。产蛋高峰期母鸡应供给含3.5% 的钙、0.9%的磷和含2-3%植物油及 1000单位/kg体重的日粮. 以使石粉或贝壳粉能沾附在饲料微粒上, 喂饲蛋鸡,可防止沉淀在传送带或食槽底部。小母鸡在舍饲平养期间给足够的钙、磷及 使其骨骼发育坚实,至19—20周龄就移人笼内供给蛋鸡日粮,笼养鸡产蛋期间磷的供给量比平养多0-2%。
2、科学管理。鸡的饲养密度不可过大, 育雏、育成期及时分群,上笼不可过早,一般在100d左右上笼较宜。在炎热的天气. 给鸡饮用凉水.在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加强鸡舍通风换气,鸡舍内温度应控制在27℃ 以下,母鸡活动应有适当空间。平均每只鸡占地380cm²以上,使其能自由接近食槽和饮水器,减少各种应激原刺激。每天早起观察鸡群, 以便及时发现病鸡,及时采取措施。按照鸡龄适时换料,一般在开产前两周开始用预产料, 当产蛋率达到5—10%时换成高峰料。
3、适时进行转群。鸡的转群时间最好选在17~18周龄, 此前实行散养,让其自由运动,以增强体质。转群后应按产蛋初期的日粮标准进行饲喂, 经过一段时问的适应.便可正常开产。 4、增加阳光照射面积。加大鸡舍门窗面积,并安装玻璃,通过改善房屋的结构以及鸡舍内整体布局,达到增加光照的目的。
@ 514193.COM 兽药招商网 豫ICP备 08004691 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