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小袋纤毛虫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小袋科的结肠小袋纤毛虫寄生于人、猪大肠内引起的疾病。
小袋纤毛虫在猪肠道中寄生时,分为活动期虫体(滋养体)和非活动期虫体(包囊)两种形态。滋养体以二分裂法进行繁殖,并形成包囊,随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滋养体直接排出体外者也可在外界形成包囊),如被另外的猪吞食,可引起新的感染。滋养体型纤毛虫以宿主肠内淀粉、肠壁细胞和细菌为食物,一般情况下致病力不强,只引起宿主腹泻。但猪(特别是仔猪)在严重感染或有其他肠道病时,有利于小袋虫的大量繁殖。滋养体可侵入猪大肠组织内增殖,引起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内的小袋纤毛虫,一般情况下为共生者,以肠内容物为食,对肠粘膜并无损害,但如宿主的消化功能紊乱或因种种原因肠粘膜有损伤时,虫体就趁机侵入肠壁,破坏肠组织,形成溃疡。溃疡主要发生在结肠,其次是直肠和盲肠。常与肠道微生物协同致病。
猪感染小袋纤毛虫病怎么办?
1、诊断确诊
(1)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临床症状有下列3种类型。潜在型感染动物无症状,但成为带虫传播者。主要发现在成年。急性型多发生在幼,特别是断奶后的小。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混有血液。粪便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虫体存在。病表现为食欲不振,渴欲增加,喜欢饮水,消瘦,粪稀如水,恶臭。被毛粗乱无光,严重者1~3周死亡。慢性型常由急性病转为慢性,表现出消化机能障碍、贫血、消瘦、脱水的症状,发育障碍,陷于恶病质,常常死亡。
(2)粪便检查,在粪便中找到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滋养体或包囊,结合临床症状,**确诊。在急性型病例,粪便中常有大量的能运动的滋养体;慢性型病例,粪中以包囊为主。检查方法是用温热的生理盐水稀释粪便(5∶1或10∶1),过滤,吸取少量液体涂片镜检,也可滴加1∶1000的稀碘液,使虫体着色,便于观察。尸体剖检时可刮取肠粘膜作涂片检查。
2、及时治疗
对发病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治疗可试用呋喃唑酮,以0.02%~0.04%的浓度混入的中喂服;甲硝哒唑(灭滴灵)每头按0.25g口服,一天两次,连用3天**。0.1%福尔马林灌肠可收到暂时的效果,虫体在一两天内消失,但不久再次出现。其他如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黄连素、乙酰胂胺等也可应用。
3、加强预防
预防主要在于改善饲养管理,管好粪便,保持、饮水的清洁卫生。
免责声明:
1、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版权若有侵犯,请在发表之日起30天内联系本网(致电我们或发邮件:80068959@qq.com),我们将在**时间内删除。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