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但出口产品中的结构性缺陷比较严重,传统的价格优势也在逐渐丧失。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原料药出口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部分大品种产能呈现周期性过剩,价格起伏较大。我国生产的原料药大多品种老、附加值低。以2010年出口统计为例,出口的223个编码商品中,均价超过100美元/公斤的有27种,占12.11%,但出口额占全部原料药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5.59%。47%的原料药品种出口均价在10美元/公斤以下。可见,我国原料药结构性缺陷比较严重,高端原料药比例过低。众多原料药生产企业博弈于低端产业链,低水平同质化现象严重,其结果是低价竞争愈演愈烈。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企业急功近利,看到什么产品出口价格上涨就盲目上马或扩产,很快就造成市场严重供过于求,重新跌入恶性竞争的泥潭。如青霉素工业盐、VC等大宗品种都是如此。这种周期性恶性竞争的怪圈,形成了中国原料药产业中的痼疾,既消耗了许多重要资源,又极大地损耗着企业的元气,严重阻碍着原料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成本上涨较多,难以转嫁给进口商。中国原料药历来以价廉物美著称,低廉成本形成的价格优势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和传统的竞争优势。但是这种传统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2010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较多:首先是环保标准的**,迫使一部分企业从沿海发达地区迁出,增加了重置企业的成本,就地改造环保设施的企业,投入成本也**增加,且每年还要支出较高的维护成本;其次是人力成本增加,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有些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了20%~30%,而各地发生的“用工荒”更是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用工成本;三是原材料涨价,煤、水、油、电、运输等成本普遍上涨,致使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但许多产品的出口价格不仅没有同步增长,而且同比还有下降。很多出口企业表示,上升的成本只有30%~50%能够通过沟通由客户分担,大多数企业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强化管理甚至牺牲利润来自己消化,压力很大。
三是出口退税前景不乐观,竞争优势减弱。出口退税是国家对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的促进措施,但是随着低碳、环保等政策的逐渐深入,原料药的出口退税前景越来越不乐观。由于许多原料药属于“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率从13%降为5%,直接影响了原料药的出口价格。虽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多数产品出口退税率回升到9%,部分产品回到11%,但要恢复到13%~15%的水平相当困难。虽然生物医药是国家的重点发展领域,原料药中的部分产品也是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但由于大多数原料药海关编码都是综合码,所以要想**这些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也非常困难。近年来,一些产品的出口报关编码归类争议也越来越多,由于不同编码的出口退税率相差6个百分点,不同的归类结果对企业的影响也非常大。出口退税率的**,使我国一些产品在和印度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是人民币有升值趋势,经营风险较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一直是悬在出口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剑。2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至6.5849,创汇改以来新高。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在施压人民币升值,人民币依然有升值的趋势。相对于外贸企业3%左右的利润率,再考虑到金融危机以来多数国家货币贬值的因素,人民币大幅升值对企业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签单意愿,对汇率变化的担心直接影响到原料药出口贸易的发展。
五是产业链延伸不足,在与印度的竞争中差距较**。印度是中国原料药出口的**竞争对手,总体上讲,中国原料药在出口量和部分大品种上相对印度有优势,但在下游产品的竞争上,印度**占优。2010年,印度从我国进口的原料药均价超过欧美国家,反映出印度在原料药下游产品或品牌质量上加大了发展力度,中、印企业在这方面的差距有可能拉大。因为印度本来就在企业国际化程度、获得高端市场质量认证、开拓欧美和非洲制剂市场等方面**于我国企业,我企业如不注意发展原料药产业链和高端市场,就有沦为印度企业原料药加工厂的危险。
免责声明:
1、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版权若有侵犯,请在发表之日起30天内联系本网(致电我们或发邮件:80068959@qq.com),我们将在**时间内删除。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