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营销人或许都记得这么一个关于营销的“智慧”故事:一个品牌牙膏企业多年销售一直很平稳,增长缓慢,企业老总苦于对策,于是召开员工会议号召大家建言献策,其中有一名员工提出把牙膏的开口加宽。短愕后,众人恍然醒悟焉: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很难改变,但这一加宽牙膏出口的办法使消费者不知不觉间多用了牙膏,自然也就使得消费量获得一定额度的提升。
上面的故事在很多年间被营销人广为流传,视为营销力的智慧之为。果然如此么?
其实这个案例仅仅从增加企业的销售出发,以小手段获得大的销售提升,看似大聪明大智慧,其实这个事件的本身已经**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前提取得的成绩必然是昙花一现,其后对品牌的损害将接踵而来。
类似的行为还有很多,记得多年前细心的消费者一定会发现,飘柔洗发水的出口也变宽了,而且里面的洗发液特别容易倒出来,稍微一挤瓶身,超过你所需几倍的洗发水就出来了,这样一瓶洗发水用不了多久就要换。但消费者很快展开应对,忠诚的消费者开始小心翼翼滴倒洗发水,不忠诚的开始用别的品牌。现在你在细看飘柔洗发水的开口已经不复当年的广开口设计——一时的小聪明可能可以获得短暂的业绩提升,但伤害了消费者,你还是要改回来的,而且这一做法本身已经损害了品牌,失去了消费者。
由此,在企业营销中不能让小聪明主导,否则长远来看是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在市场营销中应该让智慧主导,企业**的智慧是自己的经营哲学,有所坚持的企业才不会在具体的企业经营中让“小聪明”主导。
农夫山泉当年发起过一分钱希望工程:消费者每消费一瓶农夫山泉水,农夫山泉就为希望工程捐出一分钱,这一活动本身为农夫山泉加分不少。
以上两种不同的案例,体现了不同的企业经营哲学,落实在企业具体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观实际上就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
企业在经营中会发现消费者有**各样的习惯、有**可“利用”的思维方式,但好的企业不应该去“利用”这些习惯和思维方式去获得企业的单方利益,而是要融合这些习惯和思维方式去引领大家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多赢的事业。
免责声明:
1、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版权若有侵犯,请在发表之日起30天内联系本网(致电我们或发邮件:80068959@qq.com),我们将在**时间内删除。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