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资讯
  • 资讯
  • 兽药
  • 厂家
搜索

鸭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治疗

鸭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治疗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本病主要发生于4~20日龄雏鸭,成年鸭有抵抗力,鸡和鹅不能自然发病。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详情]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1945年在美国**发现本病,并命名为I型鸭病毒性肝炎,1965年在英国发现了鸭病毒性肝炎II型,1969年在美国发现了鸭病毒性肝炎III型。目前,[详情]

目前,天气转凉,是畜禽类发病的高峰期。眼下最该注意的是家禽传染病——鸭病毒性肝炎,它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主要危害4-10日龄雏鸭。鸭患病毒性肝炎时,当初最不易被人察觉。养殖户要注意在出现鸭死亡或群体鸭出现异常疾病时,需要把病死的[详情]

1、及时治疗病鸭。对发病鸭子,用特异高免疫血清或康复鸭的血清,每羽注射0.5毫升,作早期治疗可**死亡率。2、雏鸭隔离饲养。对雏鸭采取严格的隔离饲养,尤其是4~5周龄内的雏鸭群,供给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严禁饮用野生禽栖息的露天水池的水。3、紧急治疗[详情]

一、病原鸭病毒性肝炎(DVH)的病原是I型鸭肝炎病毒(DHV-I),含单股RNA。现有3个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性;我国查到I型及其变异株,英国有II型,美国有Ⅲ型。I型肝炎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湿粪中能存活37天,在2%漂白粉液中能存活3**,0[详情]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左右。病程极短,主要病变在肝脏。其特征是肝炎、肝体积肿大,并有出血斑点。   1.病原   本病的病原为鸭肝炎病毒。   2.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成年鸭也可感染但[详情]

本病多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小鸭,死亡率颇高。其主要特征是全身抽筋、头向后背,故称为“背脖病”,双脚痉挛性反复噔踢,有时在地上旋转。急性的常看不到**病状,一出现背脖、蹬脚就死亡。防治方法:病害常发地区,对初生雏鸭**用免疫母鸭的蛋黄交浆后进行皮下注射,[详情]

1.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上表现为病程短、发病急、死亡快等特点,临床上往往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雏鸭死亡。感染雏鸭首先表现为精神沉郁,行动迟缓,跟不上群,然后出现蹲伏或侧卧,随后出现阵发性抽搐。大部分雏鸭在出现抽搐后数**或几**内死亡,死亡鸭多呈角弓反[详情]

一、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短,仅1-2天。雏鸭都为突然发病。开始时病鸭表现精神萎靡、缩颈、翅下垂,不能随群走动,眼睛半闭,打瞌睡,共济失调。发病半日到一日,而发生全身性抽搐,身体倒向一侧,两脚痉挛性反复踢蹬,约十几**死亡。头向后背,呈角弓反张姿态故俗称[详情]

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斑点和神经症状。在新疫区,本病的死亡率很高,可达90%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详情]

最新专栏
鸭腹泻
鸭腹泻

鸭腹泻的病因复杂,可能是饲喂管理问题引起[详情]

鸭白点病
鸭白点病

鸭白点病又称鸭新病,是由鸭疱疹病毒III[详情]

鸭坦布苏病毒病
鸭坦布苏病毒病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引起的传染[详情]

鸭霍乱
鸭霍乱

鸭霍乱又名鸭出血性败血症、鸭巴氏杆菌病,[详情]

首页>畜牧兽医>鸭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治疗
@ 514193.COM 中国兽药网 豫ICP备 08004691 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