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析病因
1.1 母营养不足,**了激素分泌量 母单一,在怀孕或哺乳期营养不足,再加上产仔数多,哺乳期失重过多,造成母断奶时过瘦,抑制了下丘脑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因子,**了促黄体素和促卵泡素的分泌,推迟了经产母的再发情。
1.2 母营养过剩,导致体况过肥
由于母食欲旺盛,体重增加快,再加上不限量饲喂,致使母过肥,卵泡及其他生殖器官被许多脂肪包围;母排卵减少或不排卵,出现母屡配不孕或不发情。
1.3 霉菌毒素 近年来在临床上发现,造成母屡配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霉菌毒素,主要是玉米发霉变质产生的,包括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和赤霉菌毒素。特别是中的霉菌毒素-赤霉烯酮F2和T2,可引起母出现假发情,即使真发情,配种难孕,孕流产或死胎。
1.4 环境因素
1.4.1 热应激:当气温在32℃以上配种,母的返情率达19.7%。
1.4.2 空气污浊:当氨气、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增多时,可使母发情不正常,配种怀孕后产仔少,死胎增多。
1.4.3 棉酚中毒:可引起流产或死胎和不孕。
1.4.4 生殖道疾病:特别是子宫内膜炎引起配种不孕或流产、产仔少的繁殖障碍已成为非传染性致母繁殖障碍的一个主要疾病。在屡配不孕的淘汰母中约有半数是因为子宫内膜炎所致。由于交配或分娩时、分娩后不按卫生规定操作,将细菌带入子宫内以及产后胎衣不下,或恶露排出不净,母抵抗力下降时诱发本病。对母做输卵管及子宫检查发现有40%~45%带菌,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会引起胚胎死亡或流产,对初配母的危害**。
1.4.5 非母因素:如用来配种的公精于数量少或质量差,也会导致母不孕。
1.4.6 传染病因素:病毒性感染:以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细小病毒病多见。细菌性感染:以布氏杆菌、结核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为主。寄生虫感染:以弓形体病为主。
2 如何进行诊治
2.1 对断奶后营养缺乏而过度消瘦的母,应加喂精以便母尽快恢复体况。中除供给足够的能量和蛋白外,还应满足其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
2.2 对营养过剩,体况过肥的母,应在配种前进行限量饲喂,在母达到7~8成膘的时候,一般就可以发情进行配种了
2.3 对霉菌毒素造成的屡配不孕,其要点在于的防霉、去毒和解毒三个环节。防霉:尚未霉变的玉米要尽快干燥处理,储藏时保持干燥、通风、低温,防止发霉;适当加入防霉剂以防霉染;适时进行霉菌和霉菌总数的微生物学监测,以便及时控制霉变。去毒:已霉染的玉米可碾轧去皮,并用清水漂洗;或用活性的陶土、活性炭、膨润土等吸附;或用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抽提去毒。解毒:用甲胺、乙胺、甲醛、氢氧化钠等化学制剂与高温结合处理霉败的,可得到较好的解毒效果。对已发生中毒的只,一般采用即刻更换,及早服用脱霉素,促使肠道内毒素排出,同时喂给青绿和补充维生素和添加葡萄糖解毒。
2.4 改善饲养环境
2.4.1 针对热应激采取水帘降温和风扇降温,同时添加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下转第18页) (上接第17页)及多喂青绿。
2.4.2 针对空气污浊,可在舍内安装换气扇,强制换气。
2.4.3 针对棉酚中毒,采取母中不添加棉粕或添加硫酸亚铁解毒。
2.4.4 针对生殖道疾病建议在母产前产后各用药7天及配种前用药五天,每吨添加阿莫西林200克+黄芪多糖200克。同时配种时注意环境和公母躯体消毒,对于人工配种的更要注意卫生和消毒。
2.4.5 对于因公因素导致母不孕,可以更换公或用两头公间隔12**复配的方法。
2.4.6 针对传染性原因应该是对后备母注意防疫和药物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先治疗疾病痊愈后再配种,对于一些难以治疗的疾病建议淘汰母。同时要加强消毒防疫观念。必须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栏舍要经常打扫、每周消毒一次,搞好环境卫生,灭鼠、灭蚊。推荐以下几种免疫程序: 瘟、丹毒、肺疫三联苗接种。经产母断奶后1周,后备母配种前10~20天注射三联苗,一次2头份。
伪狂犬病接种。待配头胎母,配种前21天注射灭活苗1头份,怀孕母前15天注射灭活苗1份。
乙脑接种。每年4月份对后备母、已配种和未配种的头一胎、二胎母注射乙脑1头份首免,2周后再注射1头份二免。
繁殖和呼吸综合症接种。于配种前15天或妊娠70天接种PRRS弱毒1头份。
细小病毒接种。母配种前30~40天注射细小病毒灭活苗1头份首免,2周后进行二免。
免责声明:
1、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版权若有侵犯,请在发表之日起30天内联系本网(致电我们或发邮件:80068959@qq.com),我们将在**时间内删除。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