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资讯
资讯
  • 资讯
  • 兽药
  • 厂家
搜索
首页 兽药产品 兽药厂家 兽药品牌 热门 兽药资讯 养殖业 兽医在线 价格行情 专题 知道 兽药GMP
热点栏目: 品牌新闻行业新闻疫情焦点行业视角企业动态兽药营销

关于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策略的思考

日期: 2010/6/24   来源:来自互联网   查阅:16563
概述:


  自1878年**在意大利发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就像幽灵一样游荡在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地区的上空,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心里挥之不去的阴霾,不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03年中期在东南亚开始爆发的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以来,已有包括越南、印度尼西亚、中国和马来西亚在内的15个亚洲国家报告了该病的存在,现已传至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今年以来,禽流感在世界局部地区仍很活跃,疫情范围呈继续扩大之势。禽流感日益成为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个话题。
  1.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特点
  1.1发病形势依然严峻,高治病性禽流感时有发生 
  2003年以来,全球已有大约300人感染禽流感,因患禽流感死亡的人数超过了190人。今年以来,先后已有26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家禽或野禽发生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其中,亚洲15个,非洲8个,欧洲3个。在这些国家中,孟加拉国、沙特阿拉伯和加纳为**爆发。2月3日,英国萨克福郡洛斯托夫特瓷市附近农场爆发H5N1禽流感,日本也在1月出现了零星的禽流感病例,结束了三年未见疫情的记录。
  1.2禽流感基因突变日益复杂化 
  从理论上讲,用H5N1疫苗免疫后的家禽应该能够防止H5N1毒株感染。但是,在实际生产中,高频率的基因突变常常导致动物免疫效果不够理想。2006年5月,在印尼短短几周时间内就分离到了30多个突变株,这些毒株在感染禽类的同时,也感染野鸟、猫、狗,甚至人,扩大了突变的范围,进而引起水禽与野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上升,增加了疫情发生的风险。
  1.3发病禽种类增多,部分暴发与候鸟迁徙有关在目前所掌握的发病对象来看,种类日益增多,这其中包括鸡、鸭、鹅、火鸡、候鸟、观赏鸟、猫、狗,甚至人。此外,研究发现禽流感的暴发与候鸟迁徙有关,由于鸟类迁徙的活动范围具有全球性,每年春季和秋季,他们往返于越冬地与繁殖地之间,为可能携带的**病原向外界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4疾病传染性强,有一定的区域性从近几年的发病来看,东南亚和非洲是禽流感的老疫区和重灾区,东亚、南亚和欧洲的疫情相对较轻。在今年所发生的26个国家和地区中,亚洲就占发病总数的58%。与往年相比,在东南亚除印尼的禽流感未能得到**控制外,其它国家的疫情多呈零星散发态势,发病次数、病例数和扑杀数都比往年大幅下降;在欧洲除英国、土耳其、匈牙利和俄罗斯外,禽流感发病国家数量**减少。在非洲西北部8个国家和地区疫情仍没得到控制。
  2.影响疫情防控的因素
  2.1禽流感病毒毒株突变  
  H5N1禽流感病毒以前可感染鸭和鹅,但不致病。现在出现一些H5毒株不仅感染鸭和鹅,而且可使其发病,甚至死亡。这说明H5病毒在鸡鸭鹅中循环流行时已发生变异,并逐渐适应鸭和鹅。美国、日本和越南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一些越南H5毒株对目前最**的流感药物“达菲”已具有抗药性。科学家警告说,禽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超出人们的想象。
  2.2候鸟传播病毒很难控制  
  全世界有4000多种是候鸟,每年迁徙数量超过百亿只。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许多野生鸟类也染上了H5N1型病毒,它们的飞行过程也就变成了沿迁徙路线散毒。以2003年候鸟迁徙的东亚-澳大利亚路线为例,2003年12月,韩国报告禽流感;2004年1月,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等国相继出现禽流感疫情。而东亚-澳大利亚路线和黑海-地中海路线在西伯利亚地区有交汇,如果候鸟相遇并感染了病毒,就不难解释当它们夏季飞回欧洲的时候,在它们所经过的国家暴发禽流感的事实了。
  2.3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  
  人们不仅已从鸡、鸭、鹅、火鸡、黑脸琵鹭等30余种禽类中分离到A型流感病毒,还从野禽栖息的水体和土壤样品中分离到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荷兰鹿特丹市Erasmus医学中心的Vincent J. Munster博士及其研究团队,通过对36,000多只的候鸟长达8年的调查研究,又发现七种新的鸟类宿主带有H5N1病毒,这些宿主在先前都未被发现,这七种新的H5N1病毒宿主包括四种鹅类以及常见的海鸥等。
  2.4部分地区养殖模式落后,养殖基础薄弱  
  集约化饲养对疾病控制的力度大,消毒和免疫等各项措施比较容易落实。而散养环境暴露,野鸟,饲料,人群都有可能带有病原微生物,导致家禽发病。在疫情严重的东南亚地区,家禽多以家庭散养和小规模饲养为主,加之这些地区国家的经济和卫生条件一般较差,基层防疫力量薄弱,不利于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
  2.5综合防控措施不够完善  
  部分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因经费等原因难以落实扑杀和免疫措施,有的地方缺乏**的兽医卫生监督和必要的禽流感相关知识宣传教育,这些都是疫情扩散的重要原因。2003年,泰国清迈卫生部门的官员就曾经指出,防控禽流感其实也不难,关键是教育饲养者,让他们了解传染途径和预防知识。但由于农户的教育水平有限,预防措施往往执行不到位,有的甚至连消毒药的稀释比例都无法配置,科学防控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3.目前各国做法
  泰国和越南 
  泰国作为世界禽肉出口贸易重要国之一,在2006年7月以前,一直不注射疫苗,而是通过严格的监督、选育,确保了连续8个月没有发生禽流感。越南在采取相同严格的监督手段的同时进行疫苗免疫,也取得了同样的成绩。2006年7、8月发生在泰国和越南的H5N1主要是由于季节性影响,而非禽流感防控方案本身存在任何**缺陷。
  印度尼西亚 
  在印尼,禽流感呈地方性流行,且失去了控制,基本上没有包括疫病监督、选育、疫苗在内的防控措施。当地政府声称既没有财力也没有人力对全国17000个岛屿上的3千万养殖户的12亿只家禽进行禽流感防控。但面对日益严峻的禽流感发病形势,印尼政府不得不计划对一些重点地区的3亿只家禽实施免疫。
  法国 
  当2006年上半年H5N1传入欧盟以后,法国作为欧盟**的禽类生产国,在散养家禽禽肉美食以及食品**方面具有较高的威望。为了继续保持高质量禽类产品的家庭消费,法国政府向欧盟委员会提出在一些特定地区,对散养的鹅、鸭以及其他特定家禽实施免疫。
  荷兰 
  作为欧洲第二大的家禽生产国和世界**禽产品出口国之一(每年出口产值15亿欧元),荷兰也拥有大量的散养家禽。但是,2003年爆发的H7N7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给荷兰留下了痛苦的回忆,3千万只(占全国养殖量的1/3)家禽被扑杀。事后,荷兰政府就散养家禽的免疫问题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申请并得到了批准。
  英国和德国 
  在英国和德国,主要依靠严格的扑杀和监测,而非免疫接种。在德国更是**的扑杀政策。当爱丁堡和沃里克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家禽的不**的免疫会助长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的传播。而很多注册疫苗产品还不足以达到90%保护率,他们的研究评估认为只有当保护率达到95%时,才能防止禽流感传播。因此,很多的人支持废弃禽流感疫苗免疫。英国政府也打算暂时牺牲国家经济利益,全面废弃疫苗使用。
  中国 
  将继续推行预防为主,免疫和扑杀相结合的防控策略。中国现有约150亿只家禽,仅靠扑杀的办法来防控禽流感是不可行的,也无法实现。一旦发生禽流感,中国实施的是对疫点三公里内的区域家禽实行扑杀,此外范围内的家禽实施强制免疫,这种模式也得到了相关国际组织的认同。此外,中国还大力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大免疫力度,全面提升自身疫病防控能力。
  4.防控成效
  4.1免疫和扑杀相结合的防控机制逐渐形成 
  为了**扑灭病原,在以往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中,一些发达国家基本上是采取扑杀措施。2005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日内瓦召开全球会议期间,尚未将使用疫苗作为控制禽流感的一项内容。直至去年还在不断提醒各国慎用疫苗,以防病毒变异。但是,今年FAO的态度已有改变。3月22日,在意大利维罗纳召开的会议上,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逐步认识到,疫苗免疫是控制禽流感疫情的**手段,特别强调了免疫的作用。目前,越南、印度、蒙古、俄罗斯等多个染疫国都开始实行积极的免疫政策;欧盟业已允许法国和荷兰两国在高风险地区进行免疫接种;非洲多个国家也开始有计划地实施免疫接种。事实证明,多数国家在采取免疫接种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政策后,既**了防控成本,又**阻止了疫情的扩散。
  4.2全球禽流感预警系统日趋完善 
  疫情预警是禽流感疫情防控的一项重要前提,通过对一些高风险地区禽类进行抽样检测,判断疫情发生的风险,**疫情预警能力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针对性。200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迁徙物种公约(CMS)组织就曾表示将联手建立一个全球性禽流感预警系统,以帮助各国政府更好地预防因鸟类迁徙而引起的禽流感传播。这一预警系统主要包括绘制各国的湖泊、沼泽及其他湿地的详细地图,弄清鸟类的迁徙路线与具体时节,以及向潜在的危险地区发出警告和提出预防建议等,为全世界应对禽流感提供有益帮助。
  4.3建立家禽扑杀补偿机制 
  如果家禽饲养户得不到经济补偿,他们就不会告诉你饲养的禽类是否染病。对扑杀家禽进行适度赔偿,不仅有利于及时报告、发现和处置疫情,还有助于恢复生产。因此,畜牧业发达国家如欧盟一些成员国,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制定了完善的扑杀补偿机制和补偿评估机制。中国创造性的制定了“三补一扶”政策(免疫补助政策、扑杀补偿政策、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和扶持家禽业发展政策),这对于调动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防疫积极性、**减轻疫情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4.4改善家禽养殖模式 
  鉴于小规模饲养场和农户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高危点,一些国家和地区限制家禽散养,促进养禽业的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动物防疫工作水平。如法国、德国、荷兰、立陶宛、匈牙利、捷克等国除执行严格的禽流感预防控制措施外,还特别要求在特定时期内全国禁止户外饲养家禽。继这些国家之后,奥地利、挪威和比利时已禁止在户外饲养家禽。瑞士虽然不是欧盟成员国,也决定采取预防措施,改善养殖模式,提升防控能力。
  4.5禽流感研究进展加快
  针对日益严峻的发病形式,各国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毒变异、疫苗研发等加快研究步伐,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由中国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发现从中药贯叶连翘中提取的金丝桃素对人工感染的H5N1亚型禽流感家禽活体具有百分之百的**率,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新加坡瑞科生物医药公司最近推出两种检测器,可用于人类或家禽的禽流感**检测,且操作方便快捷,其整个检测过程只需10**。在疫苗研究领域,各类灭活苗、亚单位苗、重组苗、DNA疫苗研究成果不断,这些为将来开发与应用禽流感疫苗奠定了技术储备,使高致病力禽流感的防制策略成为可能。
  4.6国际间合作进一步加强。各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防控禽流感是一个国际问题,只有通过合作与协调,才能使全球的禽流感防控工作更加得力和**。FAO、WHO和OIE等国际组织及有关国家政府已多次召开会议,就如何建立疫情通报和信息交流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共同研究确定禽流感防控政策、扑杀政策、免疫政策、监测和防控规划建议达成一致意见。对一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资金、物资和技术援助。中国政府以及欧盟、美国等都向有关染疫国提供了大量技术和物资援助。4月,WHO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将建立全球疫苗储存库。5月23日,WHO在日内瓦会议上重申全球共享禽流感毒株。这些举措对**提升全球禽流感预警能力和防控能力,对各国禽流感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
1、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版权若有侵犯,请在发表之日起30天内联系本网(致电我们或发邮件:80068959@qq.com),我们将在**时间内删除。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看过此文的,还关注了这些产品
相关阅读
**文章
相关标签
推荐专栏
专题回顾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3024023号-8  

媒体合作: 展会合作: 友情链接: 客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