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我国对猪瘟疫苗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猪瘟疫苗质量有**,免疫失败并非都源于疫苗问题。
免疫程序存在缺陷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在规模化猪场对猪瘟的免疫程序众说纷纭,十分混乱。主要表现在对子猪免疫时间、次数、剂量等方面缺乏指导,制定免疫程序时随意性较大,导致免疫效果极不理想;加大免疫剂量(2头份~5头份);此外,采用三次免疫、四次免疫,免疫剂量加大到10头份以上等等。
目前,业界对乳前免疫争议比较大,在理论上该方法是可行的。因为猪的多数母源抗体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初生子猪体内母源抗体极少,不足以干扰弱毒疫苗与免疫细胞的接触。乳前免疫能使弱毒疫苗在体内有足够的增殖时间而不被血液中的母源抗体中和,使子猪尽早获得主动免疫,并且猪瘟兔化弱毒株对乳猪无残余毒力,十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实施,耗费劳动力很大,如母猪分娩过程可能拖长或者母猪晚上产子,子猪出生后已吮吸了初乳,疫苗稀释后保存时间过长等,都会导致免疫失败。
母源抗体对初生子猪有保护作用,但也会影响子猪的免疫效果,即母源抗体的双重性。因此,在给子猪使用高质量的疫苗时,能否起良好的免疫效果与母源抗体滴度有关。当母源抗体滴度高时,实施免疫接种,疫苗病毒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不起保护作用。因此,在实施免疫接种前要考虑母源抗体的滴度,同时还要注意母源抗体的整齐度。具体做法是免疫接种前测母源抗体滴度,调整母源抗体的整齐度,**空怀母猪猪瘟的抗体水平不低于1∶64,分娩母猪猪瘟的抗体水平不低于1∶32。对反复接种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的母猪以及带毒母猪应**淘汰。
此外,日常的饲养管理、营养健康、滥用药物等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其实,如何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有条件的猪场**根据猪群抗体检测结果来安排免疫时间,如子猪猪瘟疫苗的首免时间应依据母源抗体的消长来安排。首免前,对子猪分周龄采血检测抗体水平,绘制子猪母源抗体消长曲线,当母源抗体下降至较低水平时注射猪瘟疫苗,既可以尽量**母源抗体对疫苗的影响,也不会形成免疫空当。
河南普奥动物药业
免责声明:
1、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版权若有侵犯,请在发表之日起30天内联系本网(致电我们或发邮件:80068959@qq.com),我们将在**时间内删除。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