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滥用复方药
现在中国养殖业大环境不好,基于疫情的复杂化和基层养殖户专业知识水平,很多药厂为了追求药物效果,在药品组方上大都采用复合大组方药物,迎合养殖户“一针**”的心理,殊不知这样的大组方药物养殖户不经论证多次使用,会严重损害猪本身机体功能和实质器官功能造成猪的死亡!
二、用药误区
基层临床中,在使用药物上存在着种种误区:
1. 使用单一固定药方。
2. 疫苗使用不合理。
3. 不能与时俱进地合理使用抗生素
4. 磺胺药使用不合理。
5. 用药配伍不合理。
6. 随意听信媒介宣传。
常用老眼光看问题,遇到病畜只知道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地塞米松。在使用这个方剂效果不**时,往往又不去分析原因,不改变思路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方剂,而是盲目地任意加大青霉素、链霉素的剂量,有时甚至超出常规用药剂量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对于不太敏感的微生物,过量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杀死或抑制,相反会使微生物增加对药物的耐受性和适应性,结果只能使动物感染性疾病更加难治。
我国现有兽药厂2600多家,生产的兽药品种达3000多种。新药往往都有一个好名字,标签上介绍的应用范围特别大、效果特别好,但又不标明**成分,而推销商的游说更是让人真伪难辩。
三、给药注意事项
1 、不注意给药的时间,无论什么药物,固定给药模式或用药习惯,不是在料前喂,就是在料后喂。 内服药物大多数是在胃肠道吸收的,因此,胃肠道的生理环境,尤其是PH值的高低,饱腹状态,胃排空速率等往往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F)。如林可霉素需空腹给药,采食后给药药效下降2/3;而红霉素则需喂料中或喂料后给药,否则,易受胃酸破坏,药效下降80%。
2、 关于给药次数:浓度依赖型杀菌药物(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其杀菌主要取决于药物浓度而不是用药次数,以2MBC(**杀菌浓度,可以理解为通常使用效量的2倍)一日只需给药一次,有利于迅速达到**血药浓度,**达峰时间,既可以**疗效,又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否则即使一天给药10次,也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3、 抑菌药(如红霉素、林可霉素、磺胺喹恶林钠等)的作用,在达到MIC(**抑菌浓度)时,主要取决于必要的用药次数,次数不足,即使10倍MIC,也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反而造成细菌有高浓度压力下的相对耐药性产生。
四、磺胺类与地塞米松的不正确使用
磺胺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许多兽医并不清楚磺胺药的作用机理,不知道磺胺类药物只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不能**杀死细菌,临床用药很不规范,不懂得遵守“**突击量,以后用维持量,症状消失后使用最小量”的用药规律,不清除脓汁和坏死组织,用药间隔太长或太短等;在发现治疗效果不好后,不是检查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及时改换其他**抗微生物制剂,而是继续毫无标准地加大剂量使用磺胺药。这样做,都会使那些原本对磺胺药比较敏感的微生物也开始呈现耐药性,一些原本使用磺胺药能治好的传染性疾病变得难以治疗。
地塞米松是激素类药物,适量应用有抗炎、抗过敏、抗毒素、抗休克等作用,但长期过量应用,能扰乱体内激素分泌,**机体免疫力,造成直接危害(如肌肉萎缩无力、骨质疏松、生长迟缓),突然停药后会产生停药综合征(如发热、软弱无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血糖和血压下降等),导致动物机体产生药物依赖而不利于后期的防治。
问题总结:
从网友们的讨论可以看出:给病猪注射用药,病猪不但没有恢复,反而更快死亡,有三个方面的原因:⑴ 病猪病程较长,摄入营养较少,病猪体耗过大,在这种情况下给猪注射,引起较大的应激,导致猪死亡。⑵病猪已到晚期,基本上无药可救,给药已不起作用。⑶ 用药不当,或者大量使用药物使猪只肝肾中毒死亡,或者不合理使用复方药物,达不到药效,猪只死亡。
解决方法:
病猪注射给药越用死亡越快,这只是一种假象,上面网友已分析其深层原因,针对这种现象,本人试着提出解决建议:1 在病猪已发病2-3天且不食的情况下,再给药尽量不要注射,采用饮水给药,减少应激。2 不可大剂量用药,恢复是一个过程,用药量大不会加快这个过程,反而中毒。3 多喂青绿饲料,或者在水中加电解多维,这些调节体内的离子平衡,起辅助作用。4 尽量给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 | |
|
免责声明
1、以上展示的文字和图片等所有信息是会员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展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
2、版权若有侵犯,请联系本网(请致电我们或发邮件:80068959@qq.com),我们将在最快时间内删除。
兽药招商网只提供兽药信息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版权所有 兽药招商网 WWW.514193.COM Copy Right 2019-2024 豫ICP备13024023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