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夏秋季养鸭怎样防鸭瘟?
解答: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特征型病变为食道、小肠和泄殖腔粘膜出血、坏死、溃疡,病程稍长者食道和泄殖腔粘膜表面形成黄白色伪膜。
1.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天最易流行。鸭和番鸭对鸭瘟高度易感,鸡具有抵抗力。多发于成年鸭尤其是产蛋鸭,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病死率可高达90%,而1月龄以下的雏鸭,自然发病较少。鸭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鸭和潜伏期的感染鸭,以及病愈不久的带毒鸭(至少带毒3个月)。病鸭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源、用具和运输工具、鸭舍周围的环境,都可传播鸭瘟。鸭瘟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但也可通过呼吸道、交配和眼结膜感染。
2.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3-5天,发病初期,体温急剧升高到43℃以上,病鸭精神萎顿、缩颈垂翅、食欲减少或停食,渴欲增加。病鸭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眼睑周围羽毛沾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甚至眼角形成出血性小溃疡。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鼻腔流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叫声嘶哑,下痢,排出灰白色或绿色稀粪。病鸭行动困难甚至伏地不愿移动,不愿下水,强行驱赶时,步态不稳或两翅扑地勉强挣扎而行。后期体温下降,极度衰竭死亡。急性病程3-5天,慢的可拖延1星期。少数不死的转为慢性,仅有极少数病鸭可以耐过,表现消瘦,生长发育不良。在初次发病地区,死亡率高达90%以上。
3.主要病变。头颈部肿大部位皮下有黄色胶冻样物;全身皮下、胸腹膜、腹脂等有散在的出血斑;食道、盲肠、直肠及泄殖腔粘膜有黄色或灰黄色假膜,假膜下有出血性溃疡。雏鸭病死后,食道和泄殖腔粘膜的病变不**,可见到泄殖腔粘膜潮红、充血出血或被覆黄色的伪膜。肠粘膜常有出血,肝、脾有灰白色坏死灶。产蛋鸭的卵巢充血和出血,卵泡皱缩或破裂,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4.防治措施。加强隔离、消毒和预防注射疫苗是防控本病的关键。
(1)选留无污染种蛋。病鸭和康复后的鸭所产的鸭蛋不得留作种蛋。
(2)严防从疫区引进种蛋或病鸭,禁止到疫病流行地区放牧,严格做好检疫及消毒工作,定期用10%石灰乳或5%漂白粉液消毒场舍等。
(3)加强饲养管理,夏秋天气温相对较高,注意环境卫生,在日粮中注意添加多维素和矿物质,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4)定期注射疫苗。每年春、秋两季,或者在20日龄与开产前后各进行1次免疫接种,每只肌注1头份鸭瘟弱毒疫苗。
(5)一旦发现病鸭,应立即隔离,并迅速对未患病鸭注射2头份鸭瘟弱毒疫苗或0.5-1毫升鸭瘟高免疫血清,具有一定的效果。
另外,采用药物治疗鸭瘟,效果也**
免责声明
1、以上展示的文字和图片等所有信息是会员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展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
2、版权若有侵犯,请联系本网(请致电我们或发邮件:80068959@qq.com),我们将在最快时间内删除。
气管堵塞是危害家禽比较严重的一种病,很多养鸡...[详情]
1-5日龄 防治 :开口五天乐+黄芪多糖 +...[详情]
浆膜炎是危害养鸭业的头号疾病,是由里氏杆菌引...[详情]
腺肌胃炎是一种以家禽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详情]
兽药招商网只提供兽药信息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版权所有 兽药招商网 WWW.514193.COM Copy Right 2019-2024 豫ICP备13024023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