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在我国沿海有60多种,可供食用的20余种, 其中刺参、乌参、乌元参、梅花参等味道鲜美, 营养价值高,是名贵海味品。现将刺参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刺参的生活习性:刺参属狭盐性动物,生活在潮流畅通、水质清澈、 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岩礁底或沙底。其生活区多富有底栖硅藻及大型藻类。 幼小个体多生活在大叶藻基部及礁石、砾石下, 成年个体逐渐移向深水区,即分布在水深8~20米的海底。
刺参用触手扫、扒底质表层中的底栖硅藻、 海藻碎片、细菌、微小动物、有机碎屑等, 将这些物质连同泥沙一起摄入口中。其摄食量相当大。 摄食强度具有季节性,3月份摄食量**,8月中旬**。当水温达到20 ℃~24℃时,要进行“夏眠”。在我国的黄、渤海区, 其“夏眠”期大约为100天左右。当其受到强烈刺激或遇水质浑浊等恶劣条件刺激时,会将全部脏器从肛门中排出体外。与此相适应,其再生能力很强,条件适宜时, 失去的脏器及切断的体段均可再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
二、 刺参人工养殖情况:搞好刺参人工养殖的关键是解决大规格苗种。因此,当年繁殖的体长1~1.5 厘米的稚参需经过海上或室内“中间育成”使之成为3厘米的幼参。以不投饵为前提的“中间育成”, 其场所必须选择在有机质和浮泥容易进入, 并沉于育成笼内的泥底内湾,该湾应具备有机悬浮物较多, 且风浪较小的条件。
育成设施为改良的鲍中间育成笼,金属框架规格为60 ×
60×30厘米,笼外包罩的网衣, 其网目应依入笼参苗的大小选定,笼内铺设黑色的波纹板。试验表明, 每笼放入的参苗不应超过400头,经过3~3.5个月育成,体长可达3厘米以上,成活率为82%~100%。 成活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用器材, 应力戒参苗的机械损伤及从网缝中逃逸。
10月至11月末生长迅速, 以后随水温下降而生长变慢,从2月上旬开始,随水温上升,生长速度再度增加。苗种的个体越大生长越快。在养殖过程中, 苗种若经过分级选别后再入笼养殖,其生长整齐且速度较快。 饵料以投鹅掌菜及其他褐藻类较好。经4个多月的养殖,体长达到10厘米以上者约占25%。
三、利用虾池混养刺参的关键技术:
1.在虾池投放不规格石块堆或空心砖、网箱。
2.进行漂白粉全池消毒, 然后纳入清水并把水质培养好。
3.刺参是以植物性为饵,只要水质培养好, 就不需再投饵。
4.刺参适应的水温是零下3度至零上28度,盐度偏高好。
5.夏天高温季节时,虾池应纳潮**水位以利渡夏。
6.投苗时间一般为每年9~11 月份, 每亩放养密度4000只,应以大苗为好。
7.参、虾混养,参可净化水质,从而达到参、 虾双丰收。
免责声明:
1、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版权若有侵犯,请在发表之日起30天内联系本网(致电我们或发邮件:80068959@qq.com),我们将在**时间内删除。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