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6月份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以高热、发病急和死亡快为特征的无名高热综合征,迄今为止,死亡的只已经超过4万多头。这对养户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与以往导致高热的很多疾病(如瘟、丹毒、肺疫、红皮病、流感等)不同,今年高热综合征的发病特点是发病率、致死率高,育肥、保育、种均易感,病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部分母流产,部分病有眼结膜炎症状,尸检表现为败血症、呼吸器官病变、心室心房内膜出血、肺间质水肿、胃黏膜出血溃疡、回肠炎、黏膜潜在性出血、盲肠结肠黏膜出血、胆汁析出、肾肿大郁血、皮质密布出血、膀胱散在性小出血等。
基础防疫不到位是根本原因
我国对危害严重的动物疫病历来实行计划免疫,然而在许多地区,这种计划免疫到县一级就截止了,因为许多地区乡镇级基层站已于几年前被撤销或撤并,大多数县区级站的防疫计划是在办公室里估算出来的,而且这种估算出来的防疫计划只对上而不对下,按照制定的免疫计划,领回的也很难如数发放到乡镇。
一些地区长期防控乏术,促使疫情蔓延。尽管各省、市、县三级政府都成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而且都制订了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应急预案,但这些分级的应急预案都是针对高致病性或亚Ⅰ型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一般都不包括高热综合征。因此,从政府的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到业务主管部门,大多没有将的高热症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因而,当高热综合征铺天盖地凶猛而来之际,这些业务主管部门大多束手无策。
基层中大多数人对高热综合征缺乏认识,对其用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一旦一种药治疗不**,就立马换另一种药,使原本能治好的病多数以死亡而告终。另外,随意丢弃或出售宰杀病死现象屡禁不止,不仅造成病源扩散,而且导致一个地区疫情此起彼伏,长期难以控制。
防重于治是万全之策
此病的病源到底是什么,全国众多科研单位都在紧张地研究,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定论,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伴随高热症状的传染性病是多种病源共同参与后继发感染的一种疾病。高热是动物对疾病的保护性反应,临床上见很多场用大量的安乃近给患注射,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安乃近破坏免疫细胞 ——白细胞,大量注射后会使病的自身主动免疫受到抑制。目前已经有实例证明,只靠治疗是不能防止该病发生和蔓延的,使用抗生素治疗此病不但不能缓解病情,而且可以**加速的死亡,目前惟一的防控方法就是改善的生活条件,从环境、营养、保健等多方面综合**的抵抗力。事实也证明,此病发生严重的都是中小型场,而大型现代化场相比而言就好得多。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购入隐性感染。重视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尽量减少**应激因素。从分娩、保育到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做到同一栋舍的群同时全部转出,同时在每批出栏后严格冲洗消毒舍,待其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群。
舍及环境均需定期消毒,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含量。由于病毒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特别是圆环病毒,一般消毒剂对它不起作用,消毒时应选择新型、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复合醛类消毒液。同时,在群发病的10天内应**消毒药液的浓度,对疫区及疫区附近的外部环境也应每天进行4~6次严格消毒,对于母和大中,可在中午时分进行喷雾消毒,场生活管理区每日消毒1次。从第10天开始,可将消毒剂加大一倍量稀释进行消毒,以减少健康通过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的几率。
对已发生无名高热的应隔离饲养,精心护理,并在每吨中添加氟甲砜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300克。由于患病群采食量减少,不能摄取足够治疗量的药物,应同时在饮水中加药,让群自由饮用5~7天。同时按每公斤体重0.1毫升的用量分别用复方三氮脒注射液和复方柴胡注射液进行耳后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3天,或按每公斤体重0.2毫升的用量分别用复方多西环素注射液、复方黄芩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3天。如果病混合感染瘟等病毒性疾病,则治疗效果不佳。对病情特别严重和治疗效果不佳的病,应及时果断地予以淘汰,防止疫病传播。配合药物驱虫对控制本病发展有一定意义,应在断奶仔转入保育舍两周后,选择对体内外寄生虫效果**的驱虫剂进行驱虫。
预防此病要做好瘟免疫包括疫点的超免和紧急免疫;注意蓝耳病对瘟免疫的影响;注意冬季舍的加热、保温,要特别重视孕的保暖,因为孕体温偏低会使小的出生重下降、弱仔数增加;严格执行断奶即离措施,小的供料一定要好,一定要放两个料槽(一个干料槽、一个稀料槽);加强对巴氏杆菌病的免疫;谨防霉菌毒素的危害。
免责声明:
1、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版权若有侵犯,请在发表之日起30天内联系本网(致电我们或发邮件:80068959@qq.com),我们将在**时间内删除。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