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代谢是生物体内部和外部之间营养物质通过一系列同化和异化、合成与分解代谢、实现生命活动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的过程。营养物质则是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日粮中含有最适量的营养成分时,的生长性能**。充分满足的营养需求,不但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增强的抵抗力,保障群健康。当日粮中一种或多种营养成分的**和相对缺乏或过多,以及机体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引起机体营养物质的平衡失调,出现新陈代谢和营养障碍,导致机体生长发育迟滞、生殖能力和抗病能力**,重者出现**的临床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营养代谢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必须从饲养条件着手,结合临床症状、化验资料等,进行详细而全面的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1、发病原因
引起群营养代谢病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营养物质的供给和摄入不足肠道短,食物流速快,体内合成维生素少,日粮不足或日粮中缺乏某种必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或因诸多胃肠道疾病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导致机体摄入不足,影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合成代谢。2)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在特殊生理活动时增加、疾病时消耗增加、中抗营养物质过多时需要量也增加。3)高密度饲养易引起应激反应,本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高。
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体内营养物质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各营养物质均具有特殊的作用外,还可通过转化、依赖、拮抗作用,以维持营养物质间的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均可导致疾病。
2、群营养代谢病的临床特点
1)发病缓慢,病程长,典型症状出现较晚。2)食用同种的群体同时发病,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受损的组织与脏器比较广泛。3)哺乳及断奶仔体弱多病死亡率高。4)体温正常或偏低。5)早期诊断困难。6)种表现繁殖障碍、哺乳母泌乳减少或无乳等综合征候。
3、重点营养代谢病诊断要点
3。1 仔低血糖病
出生后至l周龄内的新生仔,呈痉挛、昏迷的神经症状,伴有下痢、低体温及皮肤冷汗黏腻,提示仔低血糖病。血液生物化学分析结果,如血糖含量显著**,可作诊断的主要根据;补给葡萄糖制剂后病情好转与恢复,可做验证。
3.2 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
仔临床表现有不明原因的顽固性腹泻,心力衰竭及心律不齐,运动功能障碍等综合征,提示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1月龄左右发育良好的仔,有时在急剧的运动或兴奋、骚动后发生急性心猝死,则有可能为急性重症硒缺乏;哺乳或断奶前后的仔,四肢运步强拘、后躯摇摆甚至轻瘫,在营养不良、发育迟滞的同时伴发下痢,是慢性白肌病的特点。病理解剖学特征性变化:心肌、骨骼肌、肝脏变性、坏死性变化,可确诊。必要时可测定血硒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测定。补给微量元素硒或配合应用维生素E,收到**的防治效果,可进一步验证诊断。
3.3 维生素A缺乏症
夜盲、角膜混浊、结膜炎是仔缺乏维生素A的特征,常伴发下痢及呼吸道感染、消瘦、发育停滞。仔还可见神经症状,如兴奋、运动障碍或共济失调等。维生素A缺乏症的诊断,应在临床表现的基础上,通过对、饲养情况的了解,从不全价的饲养条件中,查明致病因素,补给所缺乏的维生素制剂或富含维生素的,收到预期的良好防治效果,可验证诊断。
3.4 骨软症、佝偻病
仔、母的妊娠后期与产前产后,临床表现以骨骼的形态学改变及四肢的运动机能障碍为主组成综合症候群,提示矿物质营养代谢障碍的骨质病,如骨软症、佝偻病、骨营养不良、纤维素骨炎等。也伴有咀嚼障碍、便秘或下痢以及消化紊乱、发生兴奋或痉挛、消瘦、贫血以及发育迟滞等一系列症状表现。血液的生物化学分析(钙、磷、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测定)、骨质的x线诊断等可辅助诊断。周密地调查、了解的组成,钙、磷比例及矿物质补料的供应情况,饲养、运动、光照等卫生学条件,借以明确致病因素及防治思路。
4、营养代谢病防治关键点
1)应给予群合理的日粮,根据其不同的生理发育阶段,合理搭配日粮的数量和质量,既要考虑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注意营养物质问的平衡,同时还要考虑公配种期、母妊娠期和泌乳期,幼龄生长期等情况下的特殊需要。2)做好的收贮,防止霉败变质。3)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营养物质的供应。4)以临床症候群、临床病理学指标、病理解剖学特征变化为基础;参考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的实践效果,最终取得综合诊断的基本根据。
免责声明:
1、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版权若有侵犯,请在发表之日起30天内联系本网(致电我们或发邮件:80068959@qq.com),我们将在**时间内删除。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